首页 > 新闻动态 > 详细内容

山东中科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隆重启动

来源:山东中科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20-11-18 打印文本

12月22日,山东中科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启动活动在济南顺利召开,活动由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主办。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索继栓出席活动并启动山东中科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外国专家局局长张祝秀,济南市委常委、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宏志出席活动并致辞。济南市副市长孙斌,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陈晓峰为“科创板上市企业加速器”揭牌。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济南市委常委、秘书长蒋晓光,济南市、高新区管委会、国科控股等相关部门领导。



启动活动由国科创新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国科(山东)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志刚主持。


国科(山东)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佐军在汇报中说,山东中科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签约合作平台8家、中科院创业团队为主的科技产业化项目27个。意向合作高新技术和高层次人才项目56个,引进高级职称以上人才59人。计划两到三年内力争联合社会资本,为济南打造激光产业集群、谋划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用航天城,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深度融合的“济南样板”。


张祝秀在致辞中说,通过共建山东中科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撬动中科院有关院所高新技术成果和高端人才,积极对接山东优势产业和创新资源,对推动山东省、尤其是济南市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成长,做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高新技术“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转移转化生态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秉天时,双方合作恰逢其时”,王宏志在致辞中说,中科院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最大摇篮,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是科技创新的领军企业。济南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双方在此时开展全面合作可谓恰逢其时。
“凭地利,双方合作优势互补”,作为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优势领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正是山东省重点发展的十强产业,也是济南重点打造的十大千亿级产业。
“应人和,合作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济南正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济南高新区正全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希望通过山东中科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这一平台,落地更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培育更多高科技型企业。

索继栓在致辞中提到,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三方共建山东中科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旨在促进中科院创新资源与山东产业优势的衔接。作为协同创新中心的市场化运营主体,国科(山东)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有限公司首批已引入30余家平台机构与创新企业,其中包含部分院士团队项目,技术水平绝大多数处于世界领先或为行业翘楚。


未来合作各方还将联合社会资本,在济南共同出资成立山东中科成果转化基金,更好地推动高端科技产业项目落地。同时,共建国科(山东)联动创新科技园,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引入中科院相关龙头企业,打造以中科院资源为核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全国性示范基地,建设国际化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区。索继栓表示,希望“基业+基地+基金”发展模式能够率先在山东结出累累硕果。


在随后进行的首批入驻项目及平台签约仪式上,张佐军总经理与首批8家合作平台、27个入驻项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会上,济南市副市长孙斌与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陈晓峰为“科创板上市企业加速器”揭牌。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与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索继栓共同启动山东中科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随后,与会领导参观调研了国科中心入驻项目:范滇元院士团队大功率激光器实验室,黄明东杰青团队光能靶向产业化项目。


山东中科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科技和产业需求为导向,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为牵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环境,构建技术研发、公共技术服务、投融资和产业园区四大平台,打通技术到产业的转化通道,全力推动中科院先进技术成果在山东落地转化,建设人工智能、高功率激光器、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低轨卫星五大产业集群,以中科院资源为核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全国性示范基地,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融合发展的样板工程。